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汉院印记 |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3年研究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

新生代表·黄洁婷
2023级硕士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叫黄洁婷,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也是威尼斯WWW432888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3级的一名硕士新生。
       首先,能有机会代表2023级汉院的研究生同窗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很高兴能够在这样一个秋风送爽、硕果报喜的日子里,与大家分享破茧成蝶后的喜悦。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对真知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即将开启我们的人生新阶段。回首过去四年的夙兴夜寐,我相信许多同学都跟我一样,熬过了数不清的挑灯夜战、奋力拼搏的日日夜夜。正是过往的风雨兼程,才让我们有缘相聚在未名湖畔。我们手中所握着的这份录取通知书,不仅凝结着长久的向往、努力与汗水,也承载着父母亲朋的殷切希望。终于等到了今天的开学典礼,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中都是满足与自豪!

 

 
黄洁婷发言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如何与北大结缘的。于我而言,或许就是“情不知所起”,原是无心插柳,却收获一片亭亭如盖的绿荫。我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地方,上大学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选择来到中国、进入北大攻读学位。两年前的夏天,彼时的我正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实习。某天,一起实习的中国留学生对我说:“洁婷,你成绩那么好,要不你以后到中国读研吧。”那时候我笑得非常大声,并未当真。或许从那时起,我心底就埋下了一颗燕园的种子,在往后的日子里悄悄滋长。于是,我鼓足勇气踏出舒适圈,决定申请威尼斯WWW432888的研究生。由于身边不曾有学长学姐到中国留学,我只好自己做功课,研究如何自主申请及做好准备工作。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我的决心和毅力。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挑战,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突破自己的界限,实现自己的目标。等待的过程充满焦虑,又很漫长,我几乎每天都会打开学院的网页看看是否有新的消息。很幸运,同在座的各位新生一样,我被录取了!
       在此,我谨代表23级的同学们感谢北大汉院认可我们的努力和天赋,让我们有机会在燕园共同成长。
       身为北大新青年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而难忘的场合,我想老话重谈一番。张载的“横渠四句”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不仅可以概括我们过往的追求,也应成为你我未来人生中最为浓重的底色。燕园的土壤孕育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历史传承,也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追问。未来的三年,我相信我们会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园子里,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遇到有趣而闪光的灵魂,最重要的是成就各自理想中那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刻苦勤勉是必须的,我们需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养,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真理无穷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不为人生设限是必须的,我们应涉猎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勇敢地追求新思想、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锻炼出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仅超越自我,还要努力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包容和开放也是必须的,北大作为一所国际化的高等院校,为我们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的机会,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们将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涵养出国际化的视野。遥望前路,环顾四野,我坚信,所有的知识和阅历终将凝聚成自由而高尚的人格,我期待着与你们彼此成就、携手共进,共同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向所有为我们付出过的亲人、朋友和师长表达最诚挚的感谢,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也祝愿所有北大学子学业有成,明天会更好!谢谢。

 

在校生代表·郭青青
2023届硕士毕业生、2023级博士生、2023级硕士生班辅导员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2023级博士研究生郭青青,同时也是2023届硕士毕业生、2023级硕士生班辅导员。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在校生、毕业生代表对汉院全体2023级新生朋友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欢迎你们加入汉院大家庭!
       时隔两月,再次回到这里,我感到无比亲切和幸福。这座方李邦琴楼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成长:在这里,我曾和同学一起思考探讨如何讲好一个语法点、上好一堂汉语课;曾和导师、同门一起开过许多次组会,修改过许多次论文;也曾和团总支、研会的同学奋斗在学工一线,开过无数次例会,组织过大大小小许多次活动;还曾从这里出发,和600多名北大冬奥志愿者一起在冰立方度过了难忘的70天。
我与汉院的故事开始于2020年的秋天。三年前,我坐在台下,欣喜万分的同时也怀揣着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与不自信。不确定的是,研究生生涯是一场全新的挑战,我要如何度过?三年过后我会变成怎样的人?不自信的是,“北大人”这样一个器宇轩昂的名字,我能否承担得起?也许这也是你们正在思考的问题。三年倏忽而过,吹过未名湖的风,看过博雅塔的灯,我也算顺利地结束了我的硕士生涯。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打开自己,拥抱多种可能。

 


郭青青发言


       在北大这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园子里,我们有着无数的机会、无尽的可能。过去的三年里,我在这个鼓舞着个性与多元的地方不断尝试与挑战:我尝试着深入科研,与同学一起探索后疫情时代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模式,也留心在日常对话中发现汉语的规则;我尝试着做学生工作,完整而细密地组织好每一场活动,也在每年年底写好万字总结;我尝试着进行基层调研,去往基层第一线以拓展社会视野,也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方案;我尝试着参加志愿服务,在建党百年、北京冬奥、抗疫防疫等国家宏大叙事中贡献青春力量,也寻找着新的人生支点。在北大的生活是一道开放式的命题,我们需要用心思考它的千万种可能性。
这千万种可能性的背后是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何将小我的机遇融入时代的大潮更是我们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用专业知识肩负起砥柱中流的使命与担当。对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每个对外汉语人的使命,在广袤的土地上用心地了解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专业地讲述中国,我们需要在多种可能性中体会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学业方向和国家使命的链接,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不负时代的答卷。
       陆俭明教授说:“语言学家对语言没有规定的权利,只有解释的义务。”这应当是我们对于专业的态度。而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却可以自由规定而无需进行过多的解释。“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前方路途遥遥,一切皆有可能;愿我们步履不停,款款前行。
       谢谢大家!